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

分享【覺察每個起心動念】

能夠說得通的看法,只是邏輯的起承轉合。

能感動別人的故事,最可貴的共鳴來自起心動念。

否則你說出的、所想的、所愛的、所恨的,就不是你的觀點,而是你的盲點。

我在廣播節目中訪問曾經得到奧斯卡、金馬獎等榮耀的藝術創作家葉錦添老師,他從事許多電影、舞台劇等布景與服裝的設計,卻不經意地在他的文字作品中流露出很深沉的一種企圖,想要「靜止」的意念。

他回答我說:「當你動的時候,什麼都看不清楚;唯有靜下來的時候,才會洞悉眼前的一切。」

安靜下來傾聽自己

靜下來。

有時候,是先停止所有動作,才能讓心定靜下來。

有時候,是讓先心定靜下來,一切無謂的動作就跟著停止。

修行領域的大師奧修,強調的是:靜心。

或許,環境嘈雜、充滿誘惑,你並不需要特別地壓抑、克制、甚至自我虐待,但只要心可以安靜下來,就能徹底地覺察。

而最大的狂喜,就存在於最深的靜心之中。 

讓自己處於最安靜的狀態;才可能發現最豐富的內涵。

唯有最安靜的時候,才能聽見最真實的心聲。

它安靜到沒有任何分貝可以測出,而你卻可以清晰地辨識。

這就是很高層次的覺察,聽見自己的心聲。 

千古以來,多少成道者、宗教家為了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而做過各式各樣的努力。

而他們最後有志一同的發現,最有效的覺察方法都是:靜! 

無論身處市區車水馬龍、喧鬧嘈雜的環境、或山中杳無人煙、雲深水窮的角落,為的都是讓自己的心能靜下來。

多數佛教徒透過長期的打坐禪修,讓自己安靜,就是要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。

甚至,最高的境界是要讓自己不再輕易地起心動念。


取自《幸福人哈啦 吳若權》